中新网浙江新闻3月29日电(王逸飞 郭其钰)近日,当终场哨声在国际足联2026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赛场响起,面对0:2的比分,中国球迷没有抱怨,却回馈予“感谢杭州”的真诚呼喊和自发清理看台的文明细节。
这场被称为“激情与文明交响”的赛事,不仅展现了足球竞技的魅力,更让文明观赛从行为规范升华为城市精神符号。

杭州奥体中心场馆外的文明标语。(滨江区文明办 供图)
这是文明礼仪的“沉浸式课堂”。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,50余面红色道旗与“文明观赛在杭州”的大型标语,将观赛动线编织成文明长廊。这种精心设计的场景化传播,突破了传统说教式宣传。
当观众手持“浙‘礼’遇见你”引导牌与“大莲花”合影时,文明礼仪已不再是抽象概念,而是可感知、可参与的具象化体验。现场志愿者齐星星表示:“文明提示变成了朋友圈的‘珍藏款’,遵守规则也成了大家的主动选择。”

球迷与“大莲花”合影打卡。(滨江区文明办 供图)
这是城市治理的“精密智控”新尝试。比赛期间,杭州市联动滨江区,由宣传、文旅、公安、交警、城管、地铁、公交等多部门共同打造“数智倡议网络”,展现了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智慧。
如滨江区文明办7.6万条精准推送的文明观赛围栏短信,既是对观赛礼仪的温馨提示,更是城市治理触角的有效延伸;地铁电子屏与主干道的公益宣传矩阵,则将文明倡议转化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语言。这些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治理艺术,展现了文明建设需要制度设计与技术赋能的深层逻辑。

比赛结束后“人走场净”。(滨江区文明办 供图)
这是超越竞技的人文价值觉醒。这场比赛亦是国内城市在大型赛事文明治理层面的范式突破。当“人走场净”成为集体自觉,当“理性助威”化作城市气质,由赛事激发的文明自觉正重塑城市精神,为杭州建设“国际赛会之城”赋予更深层次的底气。(完)
[编辑:孙妮亚]
来源:中国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