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丝路海运” 是中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 “一带一路” 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。有很多人不知道“丝路海运”到底是什么,今天跟随深睡小屋的睡眠机来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吧。

发展历程
2018 年 12 月 24 日,“丝路海运” 联盟由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、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成立,同日,第一条以 “丝路海运” 命名的集装箱航线开行。
2019 年至 2024 年,“丝路海运” 航线业务持续增长,不断发布新的命名航线,联盟成员逐渐增多,智库建设不断推进,还发布了蓝皮书,并且在气象导航服务等方面取得进展。
现状规模
截至 2025 年 2 月 28 日,“丝路海运” 命名航线已达 132 条,始发自境内外 12 个港口,通达 46 个国家的 145 座港口。累计开行超 18000 艘次,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 2100 万标箱,散杂货航线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超 2000 万吨,贸易额约 195 亿元。
运营模式
组织协同化:“丝路海运” 联盟成员众多,覆盖港口、航运、物流、制造、贸易、金融、信息等港口航运产业链所有相关企业,通过协同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与互补。
运营平台化:打造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平台,包含集装箱物流全程可视化、命名航线监测、公共订舱系统、运营管理系统、联盟服务系统等服务功能模块。
管理智能化: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航运物流各环节的智能管理,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。
服务标准化:制定港口、航运、通关、中转、多式联运场站等贯穿物流链多个环节的服务标准体系,促进运输服务品质提升。
运行便利化:通过优化流程、加强合作等方式,为货物运输提供便利,压缩运输时间和成本。
品牌全球化: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,积极拓展国际市场,与 “海丝” 沿线港口加深合作,打造海运物流生态圈。

重要意义
促进贸易畅通:构建广泛高效的海上运输网络,不断探索数据合作模式,与国内外机构实现数据共享,提升港口服务效率和贸易数字化水平,降低贸易成本,推动减少贸易壁垒,扩大贸易规模。
保障供应链稳定:通过构建广泛的航线网络,增强中国与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其他全球贸易伙伴的连通性,提供多元化的航线选择,有助于规避地缘政治风险,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推动交流合作: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弘扬丝路精神,构建互惠共赢机制和合作交流机制,让港航贸各界在开放对话中化解分歧、达成共识、增进互信,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