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疫情时代大家有没有发现消费降级了?大家把钱袋子抓得越来越紧了,各行各业越来越卷。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,今天就跟随你们的老朋友深睡小屋的睡眠机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
消费降级背后的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经济因素
收入增长放缓:经济增速变缓时,企业经营困难,居民收入增长也随之放缓。像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,因市场需求不足、利润空间压缩,会通过降薪、裁员等方式控制成本,导致员工收入减少或工作稳定性降低,从而使居民消费能力下降,更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。
债务压力增大: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,如房贷、车贷等负债增加,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,大量资金用于偿还债务,可用于其他消费的资金被挤压,消费能力受限,只能在日常消费中选择更便宜的产品。
消费观念因素
理性消费观念兴起: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价值和性价比,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价格。例如在餐饮消费上,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高端用餐环境和服务,而是更关注食物品质和价格带来的功能价值。
消费自主性增强:在多元化社会环境中,生活压力增加使人们更看重消费自主性和个性。生产的丰富也使消费可得性大大增强,消费者能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消费,不再受社会评价过多影响,坚定地立足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商品。

市场供给因素
线上线下融合发展:供给方开拓线上线下交互的经营方式,为消费降级提供了平台。电商的发展让消费者更容易获取低价商品,同时也促使实体经济调整价格策略,形成线上线下竞争与融合的局面,引导消费需求,培养消费者理性消费习惯。
市场竞争加剧:行业或领域的交叉影响以及市场分工精细化,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。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,不得不提供品质更高、定位更精准、服务更全面的产品或服务,同时降低价格以吸引消费者,从而推动了消费降级趋势。
社会心理因素
不确定性增加:全球经济不稳定、疫情冲击、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,让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感到担忧,不确定性增加。这种情况下,人们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,增加储蓄,以应对潜在的经济风险,消费行为变得更加保守。
社交压力改变:疫情使社交场合减少,公众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和经济安全,减少了为 “面子” 而进行的消费,如购买名牌、奢侈品等。消费重心从享受型消费转向基础性消费,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功能和价格。
